上汽名爵印度合资背后的“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丰田、大众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资本和外资基本上是50:50,大体上是讲究平等对话,所以反过来看上汽和JSW的关系,“绝对控制权”,事实上算是种突破。

和大家曝一个大瓜,关于上汽、印度,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自主品牌都忙着出海,而出海的两大头部,一个是奇瑞,一个就是上汽名爵。
这个过程实际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在国企里待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件定性很严重的事情---你到底是不是人民的蛀虫?但反过来,出海又必然有一些代价---比如欧美对我们的各种反垄断、关税,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是担心你抢占他们的市场和就业机会,为了绕过这些 “壁垒”,你总得付出一些什么。于是上汽进入印度市场的过程,就发生了一些故事。

大家对印度市场的感官肯定算不上太好,毕竟故事太多了。但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美国第二,第三就是印度了---你说你要出海,绕不过美国,还绕得过印度吗?战略意义其实还是很重要的。23年全年总销量400万,24年预计有600万的规模,不提前部署,这蛋糕难道不吃么?更何况,名爵在欧洲,如今已经卖得不错,总得拓展下其他市场。

但要进入当地市场,人家可不是“待人宰割”,同时因为对方有主场优势,你还要考虑“入乡随俗”的事情,从中国的风格来看,我们一向都不是吃独食的霸主,而是讲究“有福同享,有难我当”。于是,就有了和印度JSW集团合作的事情。

JSW是印度最大的钢铁巨头,和上汽成立了合资这家合资企业,会在印度负责生产、销售名爵EV,同时上汽持有的股份是49%---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说啦,上汽印度公司被印度强行收购,去印度投资果然是搞幺蛾子,国有资产流往印度实在太搞笑了,等等等等。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这种合资模式,像不像当年丰田、本田、大众、通用进入国内的样子?他们进来以后的那么多年里,到底谁强谁弱?技术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国内的自主品牌,今天终于有了和合资掰手腕的能力,靠的不是抄、不是硬抢啊,是寒窗苦读啊!

所以反过来说,今天上汽逆向输出去了印度,又咋会有“国有资产流失”这种事。
实际上JSW集团此前从未涉及过汽车行业,我们只要依着当年的模式,他们也拿不到什么资料,以及,汽车工业是个巨复杂无比的体系---想抄也没那么容易,举个例子,语文随堂考试,给你开卷写作文,红楼梦这等巨著放在你面前,30分钟内你能抄掉多少呢?

上汽进入印度的过程不复杂。
2017年上汽在印度设立了全资的MG印度,此次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里,转让了26%给到了JSW---这笔钱实际上已经到账了,印度其实也没有赖账。此外除了增资扩股,还有一大部分给到的是投资基金、信托、员工持股,JSW本身也并不持有完整的“51%”。在溢价转让股权、增资扩股结束后,上汽还是能够保证49%的股权的,也就是说,依然是合资的第一大股东。

至于上汽只有49%的股权就被认为“出卖自己”,其实不合适,股权比例和投票权比例是两回事---还记得去年阿布扎比投资蔚来的事吗?大家怀疑李斌已经失去蔚来控制权的时候,他出来说了“超级投票权”的事情,实际上经济意义上的股东和投票层面上的“控制权”,不全部对等。

且不说超级投票权的事情,考虑到企业员工、信托这些没有投票权,上汽在投票权上占到的比例其实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对合资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丰田、大众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资本和外资基本上是50:50,大体上是讲究平等对话,所以反过来看上汽和JSW的关系,“绝对控制权”,事实上算是种突破。

这么说起来,JSW其实很弱?任我们蹂躏?其实也不是,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涉足过汽车领域”,仅此而已。作为印度前五的企业,JSW在政商都有足够多的资源---思考下印度的生态吧,它们甚至有机会影响到政策。所以上汽找了JSW,相当于是“多了一个朋友”。

未来的机会有多大?
名爵23年在印度的销量是6W2,排行第8,超过德国大众了。
合资以后,它们自己人再推波助澜一把,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