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三度谴责和智己三次道歉,强度大、时间短,虽总算解决
但留给我们一点儿值得思考的,只对事,只对现象,不特指任何一家
得屌丝者得天下?粉丝多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是的,反应过激,用力过度,本来人家很牛的技术都没有上热搜,看,一下次把流量送人家了。平心而论,早就占领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我相信已订车的客户中99.999999%都讲不清道不明你那个是什么元素周期表里的电机技术啦。我就不信一个小小标注错误就可以影响到你的销量,对自己自信一点好不好?
平时发布会上各种疯狂言论、各种极限词的使用、各种拉踩、各种500万、1000万最强、各种遥遥领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真不知道有违反广告法的嫌疑吗?还是认为个个都这样做,不怕了。还是因为个个都这样做了,自己不出位一点也不行了。显然,这是卷进了一个无休止恶性循环当中。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
但这事完全可以转危为机的,如果明天两家出来握个手,承诺都当个表率,规范营销手段,引领行业风气回到体面、合法、合理的框架里。我相信,双方都可以圈粉无数。双方都成为赢家。
但留给我们一点儿值得思考的,只对事,只对现象,不特指任何一家
得屌丝者得天下?粉丝多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是的,反应过激,用力过度,本来人家很牛的技术都没有上热搜,看,一下次把流量送人家了。平心而论,早就占领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我相信已订车的客户中99.999999%都讲不清道不明你那个是什么元素周期表里的电机技术啦。我就不信一个小小标注错误就可以影响到你的销量,对自己自信一点好不好?
平时发布会上各种疯狂言论、各种极限词的使用、各种拉踩、各种500万、1000万最强、各种遥遥领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真不知道有违反广告法的嫌疑吗?还是认为个个都这样做,不怕了。还是因为个个都这样做了,自己不出位一点也不行了。显然,这是卷进了一个无休止恶性循环当中。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
但这事完全可以转危为机的,如果明天两家出来握个手,承诺都当个表率,规范营销手段,引领行业风气回到体面、合法、合理的框架里。我相信,双方都可以圈粉无数。双方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