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你还记得魅族手机吗?
厂商要闻 · 2022-02-08 17:54

不如成为:手机厂中最会造车的、车企中最会造手机的

刚一脚踏进2022,就有行业人士爆料,吉利正在与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目前处于尽职调查阶段(评估与确认)。

对此传闻,吉利表示『对传闻不予置评,旗下星纪时代高端手机业务正在有序推进,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魅族表示『感谢对魅族科技的关心,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双方不置可否的态度,恰恰说明这一传闻极大可能成真。

就在事件被曝光前夕,前魅族CMO李楠在社交媒体表示:希望魅族能卖个好价钱。这似乎也在暗示其将要被收购的命运。

如果双方能够牵手成功,无论是对电子消费行业,还是汽车行业而言,都将是将是今年第一件重磅消息。

吉利最近不好过

最近,吉利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吉利去年的半年报显示,其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3.8亿元,虽然同比实现增长,但只有3.67%的利润增速和22.49%的营收增速。回想2019年同期,吉利曾实现40.1亿元净利润,两年后,利润就近乎腰斩。

面对颓势,吉利也在疯狂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并购更多车企,推出飞行汽车,打造地轨卫星,李书福加速拓展版图的样子,似乎有点饥不择食。

到2021年9月,李书福名下另一家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官宣造手机。星纪时代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汇集了前中兴通讯副总裁、手机研发副总裁、小米MIUI首席架构师等高端人才,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直指高端手机市场。

在星纪时代的签约仪式上,李书福直言:手机能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以手机为钥匙,吉利试图融合卫星互联网与5G,连接移动终端、车联网、卫星互联网三者,形成全新商业生态。吉利努力求变。

可是,没有手机经验的吉利,要从头开始打造一套手机研发、制造、销售体系,成本实在太高,更别提超白热化的手机供应链竞争。所以吉利想快速上路,就只能选择两条路:(1)寻求ODM厂商代工;(2)并购成熟手机厂商。

因此,魅族就成了吉利的目标。

魅族更不好过

对魅族来说,被收购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珠海小厂的命运实在多舛。

据IDC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vivo、OPPO、小米、苹果和荣耀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前88%,而魅族只沦为Others中的Others,与其它品牌分享3%的占有率。

不知道新生的Z世代,有没有听过魅族的名字。放眼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史,魅族也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智能手机开荒的时代,魅族就已和苹果冲锋在第一线。

2003~2007年,魅族以MP3、MP4产品发展壮大;2007年,魅族转型研发智能手机。两年后,魅族M8上市。

魅族M8凭借与同期iPhone相差无几的功能,却低一半的价格,开始在崭露头角。仅仅两个月,M8的销量就已经达到10万部;五个月,M8销售额突破5亿元,一战成名。

在魅族的全盛时期,雷军的口袋里都放着一台M8,公开场合丝毫不吝啬对魅族的赞美。雷军一度想投资魅族,但被创始人黄章拒绝后,只能转身成立小米,这个关键转折,也为魅族的没落埋下了种子。

此后的几年里,魅族继续驶向快车道,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魅族也迎来又一高光时刻,在阿里巴巴入股的刺激下,魅族成立主打千元机的子品牌魅蓝,魅族迅速从“小众”向“大厂”进击,年出货量一度突破2200万部。

巅峰时期,魅族的估值曾达到129.7亿元。但高速扩张的同时,成本也在持续增加,并因为专利费用问题,与芯片大厂高通交恶,加上公司高管经营不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魅族内部趋于混乱。销量支撑魅蓝也在这个过程中被砍。

魅族创始人黄章,一个非常有性格的人物,对于产品打磨似乎有某种洁癖,以至于过分强调小而美的工匠精神,对其它任何事情漠不关心,这也将魅族带向了一个极端。漠视市场规律,错过了市场的井喷时期,让小米接下了大旗。

从小而美主动迈向大而全,再被迫退回小而不美。魅族的晚年,由于黄章几进几出,加上高管白永祥、杨颜、李楠的人事动荡,品牌战略极不稳定。

2019年,珠海国资委曾投资魅族,救魅族于命悬一线之时。但在这个内卷到令人发指的手机市场,魅族已经无力回天了。

以目前魅族的处境、市场、品牌、口碑、产品力,没有新鲜的资本注入,别说重返主流,能否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面对困顿,或许被收购是最好的出路。

为什么是魅族?

本次合作,手握资本的吉利毫无疑问是主导方。

吉利选择魅族,无疑包括以下几点:

(1)魅族当下境况十分非常艰难,在退市和被收购之间,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吉利更有把握提出让魅族无法拒绝的条件;

(2)虽然魅族现已落寞,但它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成长起来的手机制造商,也曾辉煌过,还剩有一定的品牌与渠道价值;

(3)魅族在整合供应链、交互设计、软件核心技术和软硬件结合上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同时还有完整的手机团队,甚至可以说有不少独有优势。

(4)由于销量不佳,魅族这些年也已开始转型IOT,推出过智能穿戴设备,这与准备开耕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吉利,志同道合。

魅族见吉利,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议价权完全被吉利掌控在手里。

李书福寻求的机会

智能汽车被视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代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所构成的车机协同和互联成了新的技术趋势。

对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硬件生产没问题、规模制造没问题,但对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内容生态的运营还没有足够经验。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这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对于车企来说,手机的关键价值在于可以获取海量级的用户数据。这就涉及到了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生态前哨站和利润空间的拉扯。

(1)生态前哨站

智能生态,是被包装之后卖点。

说白了,背后还是数据、流量、入口之争。

手机只是移动终端的一种载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方向表明,智能汽车将逐步抢占本属于手机的流量入口。

流量与数据为什么如此重要?

因为最大利润的商业模式是预测性客户分析,基于位置或基于用户行为的推送服务。车企拥有了用户行为数据,才能量身制定迎合消费者生活的需求,抓住消费、服务等一系列关键接触点。

在这个逻辑之下,未来的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都是互联互通的。那么吉利跨界造手机,自然也是为了与汽车业务协同,打造汽车和手机的生态链。

这与各大手机厂商要造车的逻辑类似,也是智能终端闭环这一概念的初衷。

燃油车产业已遇到瓶颈,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同时也是所有人想要分一杯的大蛋糕。

(2)利润空间的拉扯

汽车依旧是一件大宗消费品,车价居高不下,但是毛利并不高。各家车企的财报都在说明这一点。

新势力们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玩法,即让汽车从制造业滑向服务业。利润也从硬件制造流向软件和服务。

这一下就打开了局面,包括不限于自动驾驶辅助服务、充电补能服务、车机功能订阅服务、消费推荐、广告分发、付费内容等等,大幅拓展了收入的渠道。

汽车从简单的出行设备,延伸到娱乐设备、通讯设备、社交工具、智能控制器等属性,成为大数据收集的载体,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车企需要掌握软件技术,不然只能把这一切拱手让人。

从目前吉利的在各个领域的布局来看,软件能力还是个新手,这显然与快速转型的吉利发展不相符。吉利需要借助手机互联技术,快速完成这块重要拼图。

燃油车企的老总们心里都有一块石头:没有智能技术的主机厂,到最后都会沦为科技公司的硬件代工厂。

造电动车只是一小步,在李书福眼中,未来的智能终端不再是一座座的孤岛,岛屿和岛屿之间会架起桥、修建公路,即如何构建一个智能物联网生态。

错位战争

李书福曾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沙发。如今,这个观点可能要改变了,汽车或许是四个轮子的手机?

在国内造新能源车,在国内卖智能手机。吉利一脚踩一个,属实地狱级难度。

智能手机行业,传统汽车行业,已经都是绝对的红海。面对已被极致打磨的供应链,和过于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各家厂商挤破脑袋都在想独家卖点,想到了之后还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才能脱颖而出。这是吉利和魅族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能够融合两者,来一手『手机厂商中最会造车的、车企中最会造手机的』重新出牌,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田忌赛马呢?

(图/文/摄:皆电 唐科)

相关推荐
我来说两句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微信 微博 头条
网站备案号:
粤B2-20040647号-22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3912号

微信公众号: Geek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