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机甲龙入局,智能驾驶队列再添「顶流选手」?

新能源的渗透持续上升,新玩家的压力持续扩张。

IDC 发布的《2022-2026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显示,2026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 1598 万辆,新车渗透率超过 50%,保有量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超过 10%

当造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遇之变革,这自然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大机会,接踵而至的新玩家正在积极地迈向这一高速成长的赛道。

异军突起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扶持的新能源子品牌,诸如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同样也在用合作造车、技术赋能等多种形式跨界进入汽车领域。

面对如此迅猛的造车大军,竞争不可避免的被前置了,如何在这条愈发拥挤的赛道上一鸣惊人,量产现象级产品也成为每一位入局者的「灵魂拷问」。

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是沙龙汽车 CEO 文飞的策略。

和其它品牌不同,定位高端智能豪华的沙龙汽车自诞生之初便展示了独特的差异风格——机甲科技品类

但如果你还是觉得「机甲」二字应用在汽车上过于浮夸,那么用文飞的话来解释,机甲科技产品的根本理念是想把「高性能」、「高智能」交给用户。

这也是沙龙在去年广州车展亮相之后,沉寂 9 个月的时间,背后一直在蓄力的方向。

01、智能驾驶队列,再添「顶流选手」?

在百花齐放的电动化时代,智能化水平逐渐成为了比较车型产品竞争力的硬性指标,而被视为是「自动驾驶眼睛」的激光雷达,已逐渐成为智能旗舰车型的准标配。

凭借优越的感知性能,激光雷达用于智能车辆准确识别自身位置和周边环境,是自动驾驶在感知层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此前,对于这颗「自动驾驶的眼睛」是否应该是激光雷达,还存在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视觉派」,和以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传感融合派」的两种路径之争,随着智能驾驶场景越来越贴近用户的日常出行,后者的阵营越来越发庞大。

与此同时,随着代表未来方向的智能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上升,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激光雷达的需求量也正随着智能汽车的市场扩大而水涨船高,单颗已是入门,双颗不足为奇,甚至四颗也能成为标配。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机甲龙至今仍引以为傲的「四颗激光雷达」,究竟能否强于市面上四颗激光雷达以下的车型?

四颗激光雷达,按照沙龙年前交付机甲龙限量版的计划,这意味着机甲龙仍然是业内激光雷达最多的车型之一。

为什么要采用四颗激光雷达,沙龙智能化中心高级总监杨继峰认为:

「从高速到城市场景,无论是从硬件系统的架构,还是到某种驾驶场景的策略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感知系统的职责是在更长的时间内提供一个足够好的感知能力,它包括很多确定以及很多不确定的结构,但未来一定是更加复杂的城市场景。」

沙龙虽然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对于实现更高阶的智能辅助驾驶,沙龙的感知能力则是向着未来的需求看齐。

比如后向激光雷达,在物理特性导致视觉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后激光雷达能够在某些场景提供更有效的感知可靠性,包括在左转路口对侧后方快速切入的目标物感知,或者是在狭窄道路的泊车场景中,可以更好地支持循迹倒车功能,避开小型障碍。

「激光雷达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完整的均布感知能力,而不是把能力分配给某个确定场景下的策略」,杨继峰补充道。

四颗,正是「超前交付」的一种象征,沙龙的方向是实现 360°的激光雷达感知,但这只是机甲龙其中一重 360°感知

  • 7 颗 800 万高清摄像头:识别机动车、道路 VRU、道路/交通元素;

  • 5 颗毫米波雷达:经典 1 前+4 角方案,识别周边车辆、电瓶车;

  • 4 颗高清环视摄像头:识别近距离 VRU、低速泊车场景元素;

  • 12 颗超声波传感器:识别近距离障碍物、低速泊车场景。

在这种超智能感知系统背后,基于华为双 MDC 610 计算平台的达芬奇架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通用 CPU、GPU,也不同于只是某一个特定算法模型的专用芯片,达芬奇架构本质是为了适应自动驾驶领域常见应用和算法的特定域架构芯片,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计算。

在双平台的赋能下,其 AI 算力高达 400TOPS,CPU 算力高达 440K DMIPS,可实现控制器级别的安全冗余,同时实现功耗、性能、面积之间的平衡和优化。

当激光雷达的感知硬件和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均来自同一家供应商,机甲龙便能在智能辅助驾驶层面拥有更高的决策效率和适配性,并更灵活快速的开发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驾驶应用。

比如在机甲龙上,拥有全域覆盖「高速+城市+泊车+互联」端到端的智能驾驶系统,涵盖日常多种使用场景。

基于全场景的功能实现更好的感知能力,沙龙形成了一个「感知同源、系统异构」的智驾解决方案,即算法、软件、系统三重异构。

  • 高阶自动驾驶:华为双 MDC 610 计算平台+Momenta 算法软件方案

  • L2 级智能驾驶系统:博世毫米波雷达方案

  • 前向安全系统(AEB、FCW、LKA):IFC 方案(智能前视摄像头)

这是业内首个采用三重异构系统的智驾解决方案。

杨继峰表示,这三者是相互独立的异构系统,但感知信号是同源的。

通过不同来源的感知数据加以学习训练,用更为传统的感知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规则的路径规划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计算平台会综合两者的结果再来做「基于场景的仲裁」,进而更佳的智能驾驶体验。

这套被称为「全球最复杂的一套系统」,可以避免单一系统失效或者误判可能导致的事故。

比如在一颗 SoC 失效的情况下,机甲龙依然具备 360°视觉能力、一部分激光雷达能力、完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能力,车辆依然具备自动选择安全区域停车的能力。

对于一辆汽车来说,激光雷达数量越多并不足以说明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高,而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用户的痛点,在前沿技术和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支持超过 26 项静、动态元素的识别能力,几乎囊括了所有路面上各种障碍物,这是机甲龙实现对行驶路况环境的感知基础,更是保障用户更充分的安全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玩家所强调的场景化高阶智驾,机甲龙更加聚焦于解决长尾问题,以及边缘场景的能力。

另外,相较于其他玩家在辅助驾驶的软件层面采用订阅制的方式,机甲龙是选择软硬件全系标配。

02、如何理解有温度的机甲?

十年漫威,从 2008 年《钢铁侠》首次登上大银幕,到 2019 年《复联 4》终局之战,这是钢铁侠托尼与人工智能管家「贾维斯」走过的十余年时光。

贾维斯的存在,恰似一位现实里存在的大管家,不仅负责斯塔克家族企业的运作,偶尔也会化身忠诚体贴的生活管家照顾托尼。

而如果将机甲龙的机械美学视为红色战甲,那么相应的机甲龙所富有情感且智能的「极致交互」便为现实版贾维斯。

定位五屏交互智能座舱,机甲龙同样需要在早已泛滥化的堆屏现象当中标新立异。

全系标配尺寸高达 25 英寸的 W-HUD 系统,其优势在于能够支持更大的成像区域和更远的投影距离,显示的效果更为一体化。

其次是业内首创带交互功能的仪表盘,官方定义为「智慧交互屏」,伴随不同场景而发生变化,比如在音乐、来电、辅助驾驶等不同场景下,与之相应的便是不同需求的交互界面。

第三是传统按键的多功能方向盘升级为双 Touch Bar 触屏的形式,同样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切换,带来更多创新玩法,比如在游戏模式下,方向盘相当于一个游戏手柄。

最后便是长达 27 英寸的中控大屏,虽然还未体验过它的实际表现,但画面上一位白白胖胖,且造型圆润的温暖形象——AI 助手「小甲」,我相信之后的交互体验也会带来新奇的表现。

「小甲」具备超强的 AI 感应能力,能够根据场景提供情感、环境和运营三种不同引擎的需求。

至于车机流畅性、响应速度,机甲龙同样搭载高通骁龙 8155 芯片,目前市面上车机表现能够挤进主流竞争梯队的车型,无不例外都是 8155 的「信仰者」。

除此之外,机甲龙搭载了 DMS+OMS 双车内摄像头,辅以生物识别算法及 AI 学习,可进行智能推送关怀及温馨提示,并联动调整相关功能。

基于这些标新立异的交互功能,这也让机甲龙不再是一款单纯人操纵车的单向输出,而是人与车之间的双向交互。

从目前来看,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难以一步登天,这也导致很多同价位车型之间,难以形成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差异化。

而车企想从智能化的层面更多地激发用户的购车需求,智能座舱成为绝佳的渠道。

在智能座舱日益追逐堆屏的当下,机甲龙的核心理念却在于专注驾驶、无界体验,进而让用户与机械实现跨次元的交互。

言外之意,机甲龙外表刚硬机械,内在表现并不亚于贾维斯的「贴心照料」,这也是相比起 9 个月前的机甲龙一副冷冰冰外壳的最大区别。

03、品类创新并不是一件易事

跳出千篇一律常规化的设计,极具个性的机甲龙少不了激烈的争议。

在今年成都车展上,机甲龙带来与新世纪福音战士合作的 EVA 限定版,以及加入大量改装基因的重装概念版。

面对机甲龙的争议只增不减,在目前电动车同质化现象远超燃油车的大环境下,机甲龙敢于将经典的设计重生,敢于把机械设计元素融入其中。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不止一次地强调,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在消费者认知当中,往往一个品牌通常只能代表某一种品类,而当品牌与某品类紧密挂钩之后,品牌便无法轻易移动。

比如哈弗品牌在占据自主中低端 SUV 品类的同时,背后也限制了其冲击高端市场的脚步,长城不得不把更多品牌向上的使命与任务交由 WEY、沙龙等新品牌。

品类创新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掌门人文飞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从 0-1 的艰难启程。

文飞已在长城任职 4 年之久,曾凭借在东风日产、沃尔沃、英菲尼迪积累的丰富经验,两年的时间将整个哈弗品牌带来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如今潮流网红品类哈弗大狗、初恋便是文飞一手炮制。

对于另辟蹊径的沙龙汽车,文飞认为,与其在市场容量 90% 的市场拿到 10% 的市场份额,不如在市场容量 10% 的小众市场拿走 90% 的市场占有率。

在现阶段国内新能源市场呈「哑铃型」的背景下,10 万元的价位市场已有主打「她经济」的欧拉,而 10-30 万元的价位无论是轿车与 SUV,还是混动与纯电,都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沙龙需要往上走。

相反在高端赛道,头部新势力蔚小理皆已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定位,沙龙作为后入局者,同样也需要一个特别鲜明的品牌人设,和风格强烈的产品脱颖而出。

选择代表未来科技的机甲风,再匹配 40 万以上的定位,打造高智能+高性能的产品,这便是文飞给出的差异化答案。

面对机甲龙的竞争对手,沙龙曾将蔚来 ET7、智己 L7、保时捷 Taycan、奔驰 EQS 等高端纯电轿车视为对标车型。

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车型只不过与机甲龙有过部分账面参数之交,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用户目标重叠,但机甲龙真正第一步是如何让消费者与其「心意相通」。

至于沙龙的用户画像,文飞曾用两「0」三「圈」来概括,即 80、90,以及极客圈、投资圈、文化圈。

显然,这就是文飞眼中的 10% 的市场。

在这个极为小众的市场里,最快实现盈利、最快破 10 万销量、最快破 10 亿营收、2025 年全球销量 20 万辆是沙龙的野心。

产品之外,沙龙对于渠道发展数量和规划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特蔚小理目前在全国有 300-400 家直营店,显然沙龙是无法比拟的,除非建店速度是他们的好几倍,但优质商圈的资源非常稀缺,所以要想以几倍的速度建设并不容易。

文飞表示,由于沙龙品牌定位独特,人群集中度相对较高,而北、上、广、深、成、杭、苏七个城市占了 30 万以上高端纯电 51% 的市场容量,另外再加上无锡、宁波、温州、佛山、武汉和重庆等一共 14 个城市这一数据则上升到 64%。

「沙龙不需要跟特蔚小理在全国打一场全面战争,而是聚焦目标人群最集中、也是高端纯电容量最多的 TOP7 城和 TOP14 城打一场纵深战役,如此便能以更短的时间,实现更快的渠道建设和渗透。」文飞补充道。

为此,沙龙将在上述 14 个城市当中,计划今年年前每个城市有 2 家以上的直营店,明年则扩展到 60 个城市、100 家直营店,并将通过临时展台等灵活方式来作为补充。

前军新势力频频创下销售纪录,异军突起;中军比亚迪和特斯拉则是中流砥柱,护好新能源车的基本盘;国内传统车企扶持的电动子品牌后来居上。

机甲风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还真很难说,但机甲风能否成为主流的品类,恐怕需要看机甲龙真正迈向市场后的表现。